close
中國時報A14/時論廣場 2009/12/08
醒醒吧,台灣
【李鴻源】
選舉落幕!藍營哀淒,綠軍沾沾自喜,在席次與票數的檢討聲中,關於下場選舉誰出馬、誰輸贏的論辯業已開展。然而,如果選舉代表的只是政治版圖爭奪,無關政策與政績評定;如選票反映只是政治學上可預見的鐘擺效應,而非人民對於未來的選擇,我們不禁要問民主政治真諦為何?值此時刻,或許您我都應用更理性、清明的心來思索-贏得選舉的,到底該是政黨、還是人民?
自離開公職後,筆者有更多時間參與國際學術活動,只要踏出國門,國際社會關注的議題不外是全球氣候變遷、後京都議定書、哥本哈根會議、綠色產業等,因為這些項目不僅決定國家競爭力,更攸關人類的存續。但,一回到國內,傳媒、政界論辯主軸除了政治還是政治,而依此營造出的淺薄、對立化社會氛圍,令人憂心、無力,甚或憤怒。
從世界看台灣,不過是一個蕞爾小國,但她卻曾創造出國際社會讚嘆的經濟奇蹟,憑藉早期主政者前瞻眼光、知識力的累進,奠定產業升級的成功、獨領世界風騷!但在十多年鎖國及空轉後,面對現實卻是早已時不我與。當大陸及鄰國大步向前邁進時,我們卻在一場場選舉中自殘、內耗,從中央到地方選舉,政策難成主軸,黑函、銀彈卻成正角;就算來個政策論辯,最後往往也是貼紅貼綠的標籤大戰。
我們只會自艾自憐,抱怨中共打壓、無法參與國際舞台,但卻不反省自己有多少實力,有何成績可證明台灣是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塊、地球村的存續需要台灣加入共同努力!台灣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是世界平均值的三倍,在節能減碳方面我們是後段班學生。雖然新政府上台後屢屢倡言要做好,但眼前卻提不出套積極作為,從產、官、學等根本面改變產業體質,並創造新興產業及新的就業機會,哥本哈根雖然很遠,但哥本哈根會議結果誰說對我們沒影響?
未來各共同市場對潔淨生產、綠產品的要求,做不到,就只能面臨經濟制裁與貨出不了境外的窘況,在目前已然薄弱的經貿狀況下,台灣能否承受此重擊?此外,台灣水價是第三世界的標準,省水績效乏善可陳,面臨乾旱危機,祭出的永遠是「開源節流」的老套,標語誰都會說、但具體作為又在哪?
八八風災方過,災民屍骨未寒,難道這些都不能敲醒藍綠要角與人民?大家都知道人類面臨極端氣候與暖化的威脅,改變產業結構、做好國土規畫與區域有效管理運用,成為避免淪為環境難民的重點課題。但在選舉中卻未看到相關討論,選戰過程只見負面謾罵而無政策辯論,這就是我們自豪的民主?難道民眾永遠只能挑選比較不爛的蘋果嗎?
氣候在變,兩岸關係在變,國際間的遊戲規則也在變。醒醒吧,尚沉迷於政治嗎啡的人們!
時間的巨輪,從不曾為誰停留、只會淘汰掉跟不上節拍的人事物,切勿應了孔子話語「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,自經於溝瀆,而莫之知也」。台灣如此美麗、具有生命力,人民有權要求一個有國際觀及建設性的政府及民意機構,我們更有責建立用政策換選票的鐵則,要求所有政黨提出具體論述與做法,告訴人民--透過選舉,我們可以走出困境、選擇更好的生活。
選舉落幕!藍營哀淒,綠軍沾沾自喜,在席次與票數的檢討聲中,關於下場選舉誰出馬、誰輸贏的論辯業已開展。然而,如果選舉代表的只是政治版圖爭奪,無關政策與政績評定;如選票反映只是政治學上可預見的鐘擺效應,而非人民對於未來的選擇,我們不禁要問民主政治真諦為何?值此時刻,或許您我都應用更理性、清明的心來思索-贏得選舉的,到底該是政黨、還是人民?
自離開公職後,筆者有更多時間參與國際學術活動,只要踏出國門,國際社會關注的議題不外是全球氣候變遷、後京都議定書、哥本哈根會議、綠色產業等,因為這些項目不僅決定國家競爭力,更攸關人類的存續。但,一回到國內,傳媒、政界論辯主軸除了政治還是政治,而依此營造出的淺薄、對立化社會氛圍,令人憂心、無力,甚或憤怒。
從世界看台灣,不過是一個蕞爾小國,但她卻曾創造出國際社會讚嘆的經濟奇蹟,憑藉早期主政者前瞻眼光、知識力的累進,奠定產業升級的成功、獨領世界風騷!但在十多年鎖國及空轉後,面對現實卻是早已時不我與。當大陸及鄰國大步向前邁進時,我們卻在一場場選舉中自殘、內耗,從中央到地方選舉,政策難成主軸,黑函、銀彈卻成正角;就算來個政策論辯,最後往往也是貼紅貼綠的標籤大戰。
我們只會自艾自憐,抱怨中共打壓、無法參與國際舞台,但卻不反省自己有多少實力,有何成績可證明台灣是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塊、地球村的存續需要台灣加入共同努力!台灣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是世界平均值的三倍,在節能減碳方面我們是後段班學生。雖然新政府上台後屢屢倡言要做好,但眼前卻提不出套積極作為,從產、官、學等根本面改變產業體質,並創造新興產業及新的就業機會,哥本哈根雖然很遠,但哥本哈根會議結果誰說對我們沒影響?
未來各共同市場對潔淨生產、綠產品的要求,做不到,就只能面臨經濟制裁與貨出不了境外的窘況,在目前已然薄弱的經貿狀況下,台灣能否承受此重擊?此外,台灣水價是第三世界的標準,省水績效乏善可陳,面臨乾旱危機,祭出的永遠是「開源節流」的老套,標語誰都會說、但具體作為又在哪?
八八風災方過,災民屍骨未寒,難道這些都不能敲醒藍綠要角與人民?大家都知道人類面臨極端氣候與暖化的威脅,改變產業結構、做好國土規畫與區域有效管理運用,成為避免淪為環境難民的重點課題。但在選舉中卻未看到相關討論,選戰過程只見負面謾罵而無政策辯論,這就是我們自豪的民主?難道民眾永遠只能挑選比較不爛的蘋果嗎?
氣候在變,兩岸關係在變,國際間的遊戲規則也在變。醒醒吧,尚沉迷於政治嗎啡的人們!
時間的巨輪,從不曾為誰停留、只會淘汰掉跟不上節拍的人事物,切勿應了孔子話語「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,自經於溝瀆,而莫之知也」。台灣如此美麗、具有生命力,人民有權要求一個有國際觀及建設性的政府及民意機構,我們更有責建立用政策換選票的鐵則,要求所有政黨提出具體論述與做法,告訴人民--透過選舉,我們可以走出困境、選擇更好的生活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